查看原文
其他

叮!镇海中学数竞金牌教练向你发出挑战!

融媒体中心 浙江师范大学 2023-02-21

他是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教练
上一届比赛中
带领3名学生冲进国家集训队
人数居省内高中首位
他满怀对数学的热爱
努力打造浙江省优质课堂

从初出茅庐的新手教师

蜕变为雷厉风行的教学先锋

成长为宁波市镇海区数学学科带头人



在教坛奋勇直前  在讲台诲人不倦
他是浙师大数学专业07级校友陈科钧


找到登峰的捷径


“陈老师,这道题我还是解不出来,您能再和我讲讲吗?”闻声,陈科钧从桌上随意抽了张草稿纸,快速走下讲台,简单地看了一眼题目,就熟练地讲解起来。一题毕,他再次受到“召唤”,又匆匆赶往下一张课桌。

傍晚6、7点,是陈科钧最忙的时候,他所指导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兴趣小组此时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激烈的讨论声、讲解声不绝于耳。陈科钧任职的镇海中学是浙江省重点中学之一,那里的学生都经过层层选拔,能够进入数竞兴趣小组的更是这群人中的佼佼者。去年,在陈科钧的带领下,这里走出了3名中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国家集训队队员,入选人数位居浙江省所有高中首位。

陈科钧与数竞小组的同学

与所有带有“奥林匹克”字样的比赛一样,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也是一项挑战人类极限的“运动”,陈科钧把它形象地比作几千人参加的顶尖“高考”,“一个省里考上清华北大的人也许会有很多,但数竞国家队员可能一个也没有。”因为这场考试没有考纲,它的知识没有界限,这也就意味着只有极少数人拼尽全力才能登上顶峰。“天赋、勤奋、热爱,缺一不可。”陈科钧日常做的,就是帮助这群满怀热爱的“攀登者”找到一条最省力的攀登路径。

镇海中学有个广为人道的传统:苦老师也不能苦学生。陈科钧将其视作教学生涯的一大信条。在陈科钧看来,学生之所以会感到“苦”,多半是因为没有找对方法,走了许多不必要的弯路,最终效果也不好,自然身心俱疲。要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轻松,老师就得在“教”上下苦功夫。

陈科钧接受央视采访

为此,陈科钧常年跋涉在提升教学水平的道路上,除了日常的教学和指导工作,他几乎夜夜都在伏案备课,苦思冥想做出预设。他创新性地将《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类比运用到教学中,注重将学生的兴趣与知识教学结合起来,使枯燥复杂的定理深入浅出。

陈科钧坦言:“这个过程不会很顺利,很多时候可能辛苦了好几天备出来的课,效果并不理想。”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书籍和一叠叠的稿纸,备课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教学设计和上课心得。每当课堂教学遇到瓶颈,陈科钧就会去观摩名师名课,汲取优秀前辈经验的同时,立足“本土化建设”,将老教师的帮助与自己的理解相结合,打造属于自己的理想课堂。
 

与数学共享心跳


陈科钧眼中的数学,是漂亮与抽象的代名词,也是他心中的另类哲学。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将生活关联到数学里,已经成为了他的“膝跳反射”。在他看来,那些看似枯燥的数字和定理背后是真切存在的现实问题。

疫情期间,陈科钧所在的数学组关注到当前核酸检测主要采取10人一组的混检,于是他们开始思考,全民核酸检测涉及的人员数量庞大,医护人员有限,混检的人数越多意味着成本越低,那么为什么不采取20人或是30人每组呢?为了找到答案,数学组全体成员展开了研究,最终成功用数学原理解释了“核酸10合1混检”的合理性及比例选择。

日常教学中,陈科钧也不忘寻找数学的本质和价值,银行贷款、买房的公摊面积、建筑的长宽高设计……都是他教学的实例,他与数学共享着心跳。

 陈科钧与学生讨论
 
陈科钧从不独享他的热爱,他将这份对数学的热忱传递给了他的学生。在被问及怎样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时,陈科钧有些“凡尔赛”地说:“我相信数竞小组的孩子们对数学有着足够的热爱,而我要做的,仅仅只是在他们坚持不下去时再帮他们一把。”他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大胆质疑,在他的课堂上常常洋溢着学术争鸣的氛围,变幻莫测的数字和图形在时光里流淌,逐渐汇聚成绚烂的霓虹,迸发出灵感与热爱的光。

这份对数学纯粹的热爱,为陈科钧的人生涂上了专属于数学的浓艳色彩。2019年参加新高考研讨会时,面对曾获得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的强劲对手,陈科钧在短短一夜的时间里试讲了45次,反复修改教案10余遍,不断磨课。“我当时是怀着当炮灰的心情去的,压力很大,我只想着不能当反面教材。”回想起那时的心情,陈科钧笑着调侃。

陈科钧参加教育研讨会
 
功不唐捐,广泛的知识储备和充足的准备让陈科钧的表现像指数函数的正半轴,在比赛中厚积薄发,获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他的这堂课还被作为正面典型写进了一位编写教材的教研员的论文里。

 

传承,从浙师出发


从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陈科钧似乎就已经与“传承”二字紧紧绑在了一起。

“浙江省近一半的特级教师都是浙师大培养的”,这是陈科钧对浙师的第一印象,也是他教师梦的起源。2007年的秋天,陈科钧与很多人一样,在夏日的余热里怀着激动和忐忑的心情来到了浙师,车流和人群嘈杂声中,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递来的一瓶水安抚了他无措的情绪,陈科钧现在都还记得那天的场景。志愿者从他手里接过了沉重的行李箱,领着他去报到,还带他参观了整个校园。陈科钧非常感慨,“志愿者们的热情让我对浙师产生了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后来的大学生活,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大二那年,一位爱心商人无偿提供10000双袜子,只要在3天之内尽力售卖,所得可以当作捐款。陈科钧与同学们校内外联动,积极开展义卖活动,最终筹集3000多元的善款,尽数捐赠给了金华市聋哑学校。


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深而广的专业知识、高而精的师范技能都让他耳目一新。但学习的道路并不是一条坦途,幸运的是,陈科钧遇到了3位对他产生终生影响的良师。《抽象代数》的赵淼清老师,会在课堂上联动高考命题思路、融合命题大势;《数学分析》的何金苏老师在课前充分备课、板书逻辑严密,作业本上满是饱含温情的鼓励;《高等代数》的周金土老师对待教学有绝对的严谨和认真,“很有师者风范”。

老师们对知识的独到见解和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让陈科钧深受触动。潜移默化中,他也逐渐蜕变成了这样的教育者,培养出一大批杰出学子,桃李芬芳、春晖遍野。时至今日,陈科钧仍然能从浙师大各位老师的朋友圈得到做人做事的指点。

这样亦师亦友的关系在陈科钧成为老师以后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在陈科钧的数竞小组里,每个人都是老师。教学时,他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让学生们承担一部分课程讲解和作业反馈的任务。陈科钧说:“我希望每一届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前辈的传承。”

镇海中学优秀毕业生给学弟学妹上课
 
今年寒假,数竞小组中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学子们在陈科钧的邀请下返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他们将所学的部分课程浓缩,结合高中知识进行讲解。从他们的字里行间中,似乎能看到陈科钧讲课的影子。“我没想到他们能做得这么细致,这么好。”看到高中时青涩的少年逐渐成长为沉稳的数学人,陈科钧非常欣慰。在学生的身上,陈科钧寄托了自己年少时的理想,他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比自己走得更远。

时光流转,陈科钧始终秉持着对数学教学的热爱和真诚,从一个校门到另一个校门,传承的灯塔依然闪着耀眼的光芒。


“总书记金句”专题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喜迎党的二十大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金句共鸣


文字 | 谌思屹 金宇丹 王赛尔
编辑 | 夏凤翔
责任编辑 | 赵菡婧

往期回顾





为金牌教练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